Page 6 - mpbcn2013no6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1033
germination. Overall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established a preliminary asexual propagation system based on rice dormant buds
regeneration. It basically solves the difficult problems such as propagation of some especial materials (e.g. FS, MS, F
1
), instability
yield and generally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ratoon rice et al., and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rice asexual
propagation techniques.
Keywords
Rice (
Oryza sativa
L.); Dormant buds; Plant hormones; Regeneration; Asexual propagation
研究背景
水稻
(
Oryza sativa
L.)
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
之一,其产量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要保障粮食
产量稳步增长,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发掘新的
种质资源,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寻求经济而高效的
生产模式。因此实现这一目标,就需在水稻的生产
链上取得新的突破。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单基因
控制的水稻雌性不育突变材料的发现和深入研究、
新杂交制种模式的探索和提出,并以此探寻的新杂
交育种模式等一系列研究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
展思路。利用水稻带有节点休眠芽的离体稻杆进行
育苗培养具有材料来源广,取材简单、快捷,而且
结合外源植物激素使用和散播覆土培育方法简单和
操作方便等优点,因而是一种在田间进行无性繁殖
较理想的实验材料。
1965
年,
Amemiya
等开始水稻
组织培养,几十年来,研究者先后从水稻各部位诱
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Nishi et al., 1968)
,目前用
于水稻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主要是成熟胚
(
阎丽娜等
,
2010;
黄赛麟等
, 2008)
、幼胚
(Hiei and Komari,
2008)
、花药
(Roy and
Mandal
, 2005)
、幼穗
(Shu et al.,
2000;
王亚琴等
, 2004)
四种。但这些外植体研究目前
尚未能完全脱离实验室,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水
稻类型或者生产上主推水稻品种的研究尚不多见,
利用水稻上带有节点休眠芽的离体稻杆进行大田规
模化育苗培养的研究未见报道。杨开渠首先利用水
稻休眠芽的再生特性,开启了国内再生稻的生产研
(
杨开渠
, 1958,
农业学报
, 9(2): 286-329)
。研究表
明头季稻稻桩倒
1
至倒
3
节点上的休眠芽芽都有较
强的活力,表现为存活率高,干物重大等
(
施能浦
,
1995)
,具有很大的再生潜力。为了提高再生效率和
产量育种科学家借助一些外源植物激素对内源激素
进行调节。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它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所有生
理过程的调节: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到休
眠、果实发育、性别分化和衰老及抗逆性等。有研
究表明,休眠芽的萌发生长与内源激素有密切关
系:内源细胞分裂素促进休眠芽的萌发
(
李经勇和唐
永群
, 2002)
,赤霉素
(GA)
、脱落酸
(ABA)
的含量和
相互间的平衡也影响着休眠芽的萌发生长
(
禹利君
, 2008)
。许多相关研究
(Gubler et al., 2005;
Rodríguez-Gacio et al., 2009)
均指出,植物体内
ABA
的含量在解除休眠过程中有很大变化,
cABA
fABA
自由形式间存在逆反关系。当处于休眠状态
时,
ABA
主要以自由形式
(fABA)
存在,而芽萌发时
则多以结合形式
(cABA)
存在;一旦解除休眠进入生
长状态以后,
fABA
所占的比例更少,
cABA/fABA
显著增加,这可能与
fABA
含量的减少、某些基因
开启及
DNA
复制加强有关。研究还表明,植物激素
参与调控水稻株高、分蘖、光合生产力等生长发育
过程,而这些生长发育与水稻的产量有密切的关系
(
蔡传杰和陈善娜
, 2001)
。在双子叶植物的研究中发
现,生长素(
IAA
)和细胞分裂素
(CTK)
在植物侧芽
的生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Chatfield et al., 2000;
Shimizu-Sato and Mori, 2001)
Leopold(1949)
认为禾
本科作物同样受
IAA
主导的顶端优势影响,
IAA
制分蘖的发生,去除或削弱
IAA
活性可以解除顶端
优势对分蘖生长的抑制。与
IAA
相反,外源施用
CTK
可以刺激分蘖的生长。但是,
IAA
可以抑制
CTK
分蘖生长的促进效应
(Anger et al., 1973)
。水稻子粒中
生长素含量与其灌浆过程密切相关,子粒中生长素
主要在水稻灌浆前期起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水稻的维管发育状况、叶片光合能力及子粒灌浆
速率,与水稻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吲哚乙酸
(IAA)
吲哚丁酸
(IBA)
、奈乙酸
(NAA)
等外源激素对水稻增
产效果十分明显。综上所述,以水稻上带有节点休
眠芽的离体稻杆为材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休眠芽
的再生潜能,而且还可实现完全脱离实验室在大田
进行大规模的再生育苗,再结合一些外源植物激素
使用还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至今此方面的研
究尚少,且相关繁育技术体系应用于实际生产还有
相当的距离。
水稻雄性不育
(male sterility, MS)
和雌性不育
(female sterility, FS)
的发现及利用,杂交水稻的生产
和发展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水
稻杂交育种中,主要的技术体系是三系法和两系法,
虽然这些体系都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一些缺陷,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父母本分行或分区种植,
开花时须人工赶粉辅助授粉,收获时父母本人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