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12no7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049
-
1060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049
-
1060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053 
总之,本研究提出了适于高梁
DNA
指纹图谱
库构建的一套核心引物,这批引物用于高粱
DNA
指纹图谱库构建是完全可行的,既为中国高粱品种
标准
DNA
指纹库构建奠定了基础,又为开展我国
高梁已知品种的
DNA
指纹图谱数据采集、品种权
纠纷和司法维权提供技术支撑。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本实验收集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
究所、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
(
公主岭
)
分中心等单
位提供的高粱材料共计
119
(
2)
。品种类型包括
地方品种、常规种
(
含有国外种质,下简称
F
;包括
保持系和恢复系,下分别简称
B
R)
和杂交种。
本实验搜集并选取分布在高粱
10
条染色体上
SSR
引物共计
288
(
3)
,其主要来源于法国
农业发展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CIRAD)
、国际热带半
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
(ICRISAT)
、中国农业科学院
(CAAS)
共同开发的
48
SSR
引物试剂盒,
Mace
(2009)
的高密度一致性连锁图谱以及
Mace
(2008)
等文献中所使用的。引物由北京三博远志公
司合成。
3.2 DNA
提取
本实验采用
CTAB
(
余传涨等
, 2010)
并进行
了适当的优化:
(1)
称适量样品,液氮下迅速磨成粉
末;
(2)
将粉末转入
2.0 mL Eppendorf
管中,加入
65
℃预热的
CTAB
缓冲液
700 µL
,并使其混匀;
(3)65
℃水浴加热
45 min
,不断地轻轻倒转摇动。水浴后,
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
(4)
通风橱下加入
700 µL
的氯仿
:
异戊醇
(24:1)
,轻轻倒转摇动
5~10 min
(5)
室温下
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
,用去头枪尖将上
清转至一新
2.0 mL Eppendorf
管中;
(6)
加入
10 µL
RNA
酶溶液
(10 mg/mL)
37
℃下温浴
30 min
(7)
重复
4~5
步骤;
(8)
加入
-20
℃预冷的异丙醇或无水
乙醇于
2.0 mL Eppendorf
管中,轻轻混匀。-
20
℃冰
箱静置一段时间后,至
DNA
凝集,室温下钩出
DNA
(9) 76 %
乙醇洗涤两次,洗涤完毕后,将
DNA
晾干;
(10)
加入适量的
1×TE (PH 8.0)
溶解于试管中,
4
℃下保存备用。取
2
μ
L DNA
溶液,用
0.8%
的琼
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3 PCR
扩增
扩增体系:采用
10 µL
反应体系,其中含
1×PCR
Buffer
2+
(
2 mmol/L Mg
2+
)
100 µmol/L dNTP
0.24
µmol/L
SSR
引物,
0.4U
Taq
DNA
聚合酶,
20 ng
DNA
模板,其余用双蒸水补足。
扩增程序为
94
℃预变性
10 min
1
个循环;
94
℃变性
1 min
55
℃退火
1 min
72
℃延伸
1 min
36
个循环
(
根据引物特点可作适当调整
)
;最后
72
℃延伸
10 min
4
℃保存。扩增反应在
Bio-Rad
MyCycler™ PCR
仪上进行。
3.4
电泳检测
SSR
扩增产物在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上分离。
70 W
预电泳
45 min
70 W
电泳
45 min
银染:将凝胶板置于
10%
醋酸溶液固定
20 min
;双
蒸水漂洗
3 min
;在
2 L
新配的染色液
(3 g AgNO
3
)
中染色
20~30 min
;双蒸水快速漂洗
1
次,时间不
超过
10 s
2 L
显影液
(25 g NaOH+7 mL
甲醛溶液
)
显影;
10%
醋酸溶液中定影
5 min
;双蒸水漂洗
5 min
后置于室温下自然晾干。
3.5
数据统计分析
SSR
扩增产物以
0
1
9
统计建立数据库。在
相同迁移率位置上,有带记为
1
,无带记为
0
,缺
失数据记为
9
。采用
Popgene1.32
软件
(Yeh et al.,
1999)
分别计算:
(1)
总等位变异数
(number of alleles,
na)
(2)
有效等位变异数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
(3)Shannon-Weaver
指数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
(4)
基因流
(gene flow, Nm)
(5)Nei
期望杂
合度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6)
多态性信息量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作者贡献
李晓辉和杨德光负责实验设计和论文修改;王凤华参与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郝彩环整理和收集实验材料;王晶和
张春宵是本研究的具体执行人,共同开展试验、数据分析和
论文写作。全体作者都阅读并同意最终的文本。
致谢
本研究由农业部
“DUS
测试品种、信息
DNA
测试技术
研究
项目
(200903008)
“DNA
指纹图谱鉴定技术方法研究
和数据采集
课题
(200903008-07)
高梁
DNA
指纹图谱鉴定
技术标准研制及数据库构建
子课题
(200903008-07-08)
助。感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农业部植物新
品种测试
(
公主岭
)
分中心等单位为本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感
谢匿名的同行评审人的评审建议和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