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12no37

Basic HTML Version

分子植物育种
(
网络版
), 2012
,
10
,
1265
-
1277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2, Vol.10, 1265
-
1277
http://mpb.5th.sophiapublisher.com
1270
3
取不同
K
值时的
Ln(P),
K
α
值的变化情况
: A: Ln(P),
K; B: α
Figure 3 The changes of LnP(D),
K, and α values varied
with different K values (1~10)
Note: A: Ln(P),
K; B: α
4
基于
SSR
标记的
78
份高粱材料的遗传结构比较
(K=4
变为
K=2)
Figure 4 Comparison of genetic structure among 78 sorghum
materials assessed by STRUCTURE based on 41 pairs of SSR
(k=4 changed to K=2)
74.4
60.3
,说明各群中有部分材料含有其他类群
的遗传成分,其中晋福
1
号含有
48.8%
的Ⅰ群种质
50.3%
的Ⅲ群种质,三尺三含有
48.6%
的Ⅰ群种
质和
49.7%
的Ⅳ群种质,传种高粱含有
38.6%
的Ⅱ
群种质和
33.8%
的Ⅳ群种质,铁恢
6
号含有
55.1%
的Ⅰ群种质和
43.6%
的Ⅲ群种质。
5
模型聚类的各群的无根进化树
Figure 5 Rootless phylogenetic tree of groups based on
Model-based cluster
6
基于模型聚类的
78
份高粱材料遗传成分
(Q
)
PCO
分析
Figure 6 PCO graph of 78 sorghum materials on genetic
components (Q-value) by model-based
1.2
高粱各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遗传关系分析
1.2.1
各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析表明
(
4)
,Ⅳ群在等位变异数、有效等位
变异数、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和期望杂合度
四个方面在四个亚群中均属最高,而遗传固定指数
相对其他亚群较高,说明该群的遗传多样性高,遗
传分化程度较明显。Ⅰ类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
其遗传分化程度最明显
(0.763 1)
。Ⅱ类的遗传多样
性及遗传分化程度均较高。Ⅲ类群的等位变异数、
有效等位变异数、
Shannon-Weaver
指数在四个亚群
中最低,遗传固定指数也最低,这说明Ⅲ类群具有
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分化程度低、遗传特点不明显
等特点。
1.2.2
各类群的遗传关系
由表
5
可以看出,各类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均
较低。相比之下,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间的遗传相
似系数最大
(0.300 7)
。表明四个类群间,第Ⅰ类群
和第Ⅱ类群的遗传关系最为接近,与第Ⅳ类群的遗
传相似系数最小,表明第Ⅰ类群与第Ⅳ类群的遗传
关系最远。第Ⅱ类群与第Ⅳ类群的遗传相似系数较
(0.294 9)
。从图
6
可以看出,第Ⅱ类群与第Ⅰ类
群、第Ⅳ类群都有明显的重叠区域,说明该群中有